科學儀器國産化
	
	近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基礎研究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。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,要打好科技儀器設備、操作系統和基礎軟件國産化攻堅戰,鼓勵科研機構、高校同企業開展聯合攻關,提升國産化替代水平和應用規模,爭取早日實現用我國自主的研究平台、儀器設備來解決重大基礎研究問題。
	
	國家推進科學儀器國産化進程的舉措持續加強。近年來,國家出台产品采購國産比例指導等一系列行業産業政策,爲科學儀器行業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。
	
	海能技術成立于2006年,是國家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,致力于分析儀器與分析方法的研究,爲食品、藥品、農業、地質、化工、醫療等領域提供儀器與方法的整體化解決方案。 
	
	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、開展技術攻關、建立全産業鏈生産模式、爲用戶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,海能技術響應國家號召,借力政策扶持,打磨出更加符合用戶需求的产品以及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技術成果,爲科技工作者帶來更多支持。
	
	
	
	1、持續研發投入 
	國新辦近期舉行的科技創新有關進展情況的新聞發布會指出,企業也是研發投入、項目組織、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。
	
	自成立至今,海能重視研發創新,並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。近4年,公司研發投入均超營業收入的13%。2021年,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13.47%。
	
	
	
	海能在山東、北京、上海、蘇州、多特蒙德設有研發中心,目前研發人員占比在25%以上;同時儲備高端複合型與專精人才,設置完善的人才培養與激勵政策,爲研發人員提供創新保障;與北京大學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、天津大學、西北工業大學、齊魯工業大學等多個高校及科研院所進行産學研合作,提高研發水平。
	
	2、開展技術攻關 
	實驗分析儀器具有多學科集成、知識密集型等特點,用戶對产品的性能參數、可靠性和穩定性要求較高。
	
	聚焦行業發展、用戶需求,海能持續開展技術攻關,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。 
	
	
	
	基于無人值守進樣的凱氏定氮儀智能化技術、基于 RGB 顔色傳感器滴定終點判定算法技術、氣路快速連接技術、光纖測溫微波消解及遠程控制技術、防交叉汙染移液及萃取柱高壓密封技術、基于數據庫存儲的多功能色譜工作站技術、二元高壓梯度及四元低壓梯度輸液泵技術、基于預載樣和低損耗進樣的自動進樣器技術、基于 PID 算法的空氣對流式柱溫箱技術、基于透射式光源的紫外-可見光檢測器技術、全自動電位滴定多方法、連續自動進樣技術等。
	
	充分運用于凱氏定氮儀、微波消解儀、固相萃取儀、高效液相色譜儀、電位滴定儀等核心产品。
	
	3、助力國標行標 
	
	經過多年持續投入,海能獲得二百余項知識産權,同時參與制定四項國家標准,三項行業標准。
	
	參與了“全(半)自動凱氏定氮儀”、“微波消解裝置”、“林業生物質原料分析方法—蛋白質含量測定”等國家標准制定,以及“出口葡萄酒顔色的測定 CIE1976(L*a*b*)色空間法”、“出口動物源食品中阿散酸、硝苯砷酸、洛克沙砷殘留量的檢測方法”、“棉籽品質快速測定近紅外法”等行業標准制定。
	海能還牽頭承擔了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“傳統釀造食品生産過程智能化質量控制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”以及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(重大科技創新工程)“有機物主元素分析儀開發及應用示範”等。
	
	在項目研發過程中,海能利用在有機元素分析領域的技術積累,研制高溫燃燒裂解裝置、高選擇特異性吸附解吸裝置等關鍵部件,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産權、核心部件國産化的科學儀器。
	
	目前,海能产品涵盖有機元素分析、樣品前處理、色譜光譜、通用儀器、藥品檢測領域。 
	
	核心产品包括高效液相色譜儀、微波消解儀、微波合成萃取儀、固相萃取儀、凱氏定氮儀、杜馬斯定氮儀、脂肪測定儀、纖維分析儀、電位滴定儀、折光儀、熔點儀、氣相色譜-離子遷移譜聯用儀、自動溶出度儀等。
	
	
	
	同時,海能聚焦應用範圍廣、技術含量高的色譜儀器領域,于2019年底推出悟空K2025高效液相色譜儀,爲用戶提供更多選擇。
	
	公司通過自主研發,掌握了基于數據庫存儲的多功能色譜工作站技術、二元高壓梯度及四元低壓梯度輸液泵技術、基于預載樣和低損耗進樣的自動進樣器技術、基于 PID 算法的空氣對流式柱溫箱技術、基于透射式光源的紫外-可見光檢測器技術、固定波長式高靈敏度荧光檢測器技術等核心技術。
	
	
	K2025高效液相色譜儀遵循“可靠、精准、友好、合規”的設立理念,爲藥物分析、生命科學、食品檢測、環境監測等多個領域的用戶提供分離分析解決方案。
	
	針對制藥領域高效液相色譜的合規性要求,研發團隊通過咨詢行業專家並調研用戶的使用習慣,推出自主開發的液相色譜工作站滿足制藥行業用戶的合規性要求,還內置《中國藥典》《中國獸藥典》規定的分析方法,提升國內用戶使用體驗。
	
	
	聚焦主打产品,探索更多可能。 
	
	氣相色譜-離子遷移譜聯用儀(GC-IMS)在無需樣品前處理的情況下,即可實現對氣、液、固樣品中痕量 VOCs  的定性與定量分析。通過研發積累和市場培育、推廣,产品技術在食品風味分析研究領域等逐漸獲得市場認可。
	
	同時基于現有产品和技術,海能不斷拓展产品應用領域。諸如推進GC-IMS在汽車 VOCs 異味檢測、氫能源氫氣中雜質分析、環境 VOCs惡臭溯源、疾病篩查等領域應用方向進行科研探索。
	
	5、建立全産業鏈生産模式 
	
	科學儀器行業的产品具有多品種、小批量、工藝複雜、技術要求高等特點,所涉及的零部件品類繁多,關鍵部件和上遊供應鏈的生産加工能力直接影響产品的可靠性,進而影響下遊用戶的檢測水平。
	
	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爲科學儀器的部件采購增加了不確定性,技術、關鍵部件生産等易有“卡脖子”風險,且外定制部件在進貨成本、時間周期、产品可靠性上存在弊端,影響研發效率、产品品質、成交周期、服務效率等。
	
	2014年,海能開啓全産業鏈生産模式,相繼設立SMT車間、核心部件事業部、機加工車間、模具注塑車間、钣金車間和表面處理車間,除少數工序采用外協加工形式外,所有自産产品的制造、裝配、試驗、檢測均在公司內部完成。
	
	
	
	通過全産業鏈生産模式,公司有機元素分析、樣品前處理系列产品自産化率分別達到70%和50%左右。此外,研發人員同期進行的多項項目需要前期定制和試制,自有全産業鏈可快速滿足研發人員的相關設計需求,有效提高研發效率。同時更精准滿足用戶需求。
	
	6、腳踏實地 繼續前行 
	
	路雖遠,行則將至;事雖難,做則必成。
	
	海能將繼續立足用戶需求,積極響應國家政策,努力抓住行業發展機遇,提升产品品質和服務水平,在科學儀器國産化進程中,踏實務實、全力以赴,做應做之事,貢獻海能力量。